【人物专访】邹美帅:存善以为师
----访材料学院青年教师邹美帅
发布日期:2014-04-04 供稿:党委宣传部实习记者 辛嘉洋 摄影:斯君
编辑:新闻中心2 杨扬 阅读次数:
用开朗的笑容讲述真诚,
用严谨的态度追求梦想,
用淡然的行动阐述赤子之心,
用平凡的力量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一档名叫《宝宝来了》的亲子节目。这档聚焦平民,开心快乐的节目一经推出,就深受观众喜爱。3月9日播出的那一期,在带给大家快乐的同时,一位年轻爸爸的善举更是让在场及电视机前的所有人为之动容。他毫不犹豫的为偶遇的白血病儿童伸出援助之手,“我要用行动让我的儿子从小就知道,做人一定要善……”这一幕感人的画面无意之中被央视剪辑,并做成了“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的主题公益广告,这一善举也被光明网、大众网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威尼斯144777材料学院青年教师——邹美帅老师。
用“行动”塑造每一个自我
“我并非富足之辈,但我微薄的力量如果可以帮助他人,甚至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那么我的目标便达到了。人之初,性本善,我希望我的儿子、我的学生都能够善良,而这一个简单的“善”字,不仅仅是挂在嘴上,而是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证明的。”当记者与邹美帅老师谈及他为白血病患儿捐款一事时,邹老师说了如上的一番话。
的确,邹美帅的这一举动打动了许多人,但对于熟悉他的人而言,这已不足为奇。邹老师协助指导的10级博士生黄海涛说:“邹老师在参加节目的时候突然为白血病儿童捐款,虽是意外,但也是意料之中,平时邹老师为人善良,也一样乐于助人。”黄海涛来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刚来校的时候生活拮据,邹老师在私下给过他很多资助,但平时并不让其对他人提及。黄海涛回忆说:“那时的我性格内向,并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他经常告诉我们困难和挑战再多,但机遇更多,只要一直努力,得到的一定会比别人多,这么多年他对我始终如一的鼓舞和激励,带着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也让我从一个内向的学生变得成熟而且有自信,直至去年我还拿到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展现在记者眼前这个男孩子,形象自信而沉稳,表达清晰而流畅,我们无法感受他当年的自卑与内向,只能感知的是他谈及邹老师时那种似父似师似友的赞许与情谊。
“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从我多年的学生求学生涯和几年的教师教书生涯中,我认为教育他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懂得与学生分享快乐和收获,并用行动告诉学生什么叫做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无论是科研还是学生工作,邹美帅老师或许不是学校里做得最好的,而他却是学校无数个青年教师的缩影。学校很多老师都像邹老师一样,尽管收入不高,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工作,情愿蜗居在学校附近,目的只是把路上花费的时间节约下来用在工作上,能够在工作之时兼顾家庭。尽管生活上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不论在什么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正如邹老师所说:“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非常之高,我用自己走过的经历带给学生们生活、学习的经验,希望他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到宝贵的人生经验,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这也是一位老师最幸福的是事情”,邹美帅说。
用“爱心”帮助每一个学生
“个性十足,充满活力,与众不同”,2013级硕士周续源用这几个词来评价邹老师的课堂。邹老师的课堂永远是充满欢乐的,用邹老师的话说,就是:“我要将快乐做成教案,让学生也能在快乐中成长。”2013年在课程格子主办的“威尼斯官网最给力课程”学生评课活动中,邹老师所讲的《能源材料》在数百门课程中脱颖而出,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邹美帅在本科期间担任学生会主席,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组织能力,对学生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自2010年起,邹美帅便主动提出担任班主任工作,学院安排他担任本科2010级高分子班班主任。班级由37名同学组成,在邹老师的带领下从刚刚入学时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经济不能完全自制、交际不能完全自控”到如今成长、成人、成才,并且即将结束本科生涯,开启人生新的旅程。谈到自己的学生,邹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先为人父后为人师,我首先是一位父亲,然后才是一位老师。天下的父亲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带着这种情感去看待自己的学生,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这就是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去对待,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班级37名同学中,有五六位是少数民族预科生,学生开始于起跑线上的落差让落后的学生内心多了一份恐惧和排斥,邹老师找他们逐一谈话,从生活到学习再到人生规划,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鼓足信心和勇气努力的去成长。第一个学年,班级里出现不及格的学生很多,两极分化严重,邹美帅开始认真思考自己能带给他们什么,如何才能告诉她们学习的意义,发展的意义,他认为这是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在促使他不要放弃每一个。平时他会注重与学生干部的交流,鼓励学生干部做好学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无论是科研还是学生工作,都需要团队合作,所以邹老师在班级内也建立了一帮一的学习制度,使落后的同学在成绩优异学生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黄鹏是邹老师所带班级的班长,他告诉记者,邹老师从不会去计算不及格学生的人数,他告诉同学们,学业重要,但并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人生规划,人要确立明确的目标,为了自己的目标踏实、勤奋、谦虚、谨慎的去努力。截止采访的前一天,班里十几名学生的考研成绩均十分优异,另外,班级保研5名,已经拿到国外大学offer,攻读硕士学位的4名,过大半的同学选择继续学业,其他则选择就业,整体而言,班级全部同学的目标基本实现。
用“严谨”完成每一项研究
数年的科研生涯,邹老师成绩斐然。自博士后起即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预研基金,火炸药行业青年基金以及北理工基础研究基金等多个项目,负责或参与了多个横向合作项目。 作为第一负责人与北京建筑工程研究院责任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高阻燃性外墙保温节能材料已经在北京和山东两地已经建立起生产线,实现了产业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业内外广泛认可。近日,该项目已经通过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部级)组织的成果鉴定,签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从邹美帅的导师——国家阻燃材料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荣杰教授那里得知,邹美帅从考入威尼斯官网,硕博连读期间就已经展现出很强的科研能力,对于课题非常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博士期间,即参与了学校、课题组涉及到开创性的课题研究。博士论文后期,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偶然了解到,所参与研究的课题是一项挑战性非常大的任务,其他研究单位也毫无进展,邹美帅主动请缨,向导师表达愿意接受这个挑战。杨荣杰教授带领他开始了同航天、兵器等相关单位的合作。邹美帅在与外单位合作期间充分显示出沟通、协调与科研等综合实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获得了相关单位的认可,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国内领先的结果,显示出引人注目的前景。
13级硕士周续源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在他本科小学期时,在一次药品实验过程中,由于自己的疏忽把压力调得过高,设备和模具不慎被破坏,在不知所措的时候,邹老师首先关心他是否安然无恙,然后告诉他:“损失多少并不重要,因为这是科学的代价,是科研给你的教训,告诉你无论何时,都要记得科研需要谨慎,防微杜渐。”邹老师在生活中豪放洒脱,是典型的山东大汉,然而在科研中却一丝不苟,观察入微。12级博士刘艳玲认为,用“良师益友”来形容邹老师最贴切不过,他的课程不拘泥与学术,而更多的是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闻,“我们通过邹老师的眼睛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学术上的邹美帅是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无论任何问题,只要向他提出,他定会一语道破天机,更多的时候会非常有创意,在与他讨论问题时,他一定会给人带来一种希望感,他引导性的言语,总会给同学们带来新的启发。
邹美帅经常从专业教师的角度鼓励同学们多联系专业老师,组成小团队,提早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工作,加入课题组,先从自己兴趣入手,完成力所能及的课题任务。去年在邹美帅的指导下,学生团队的项目拿到了学校世纪杯的三等奖。他说学生科创,奖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始尝试,开始收获。今年邹美帅重点指导了一支团队,在去年成绩的基础上,在给予学生大的目标方向后希望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科研潜力,自己在课题深度和创新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本次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
邹美帅所带的2010级学生在今年6月即将步入新的人生轨迹,邹美帅一直用自己积极开朗的性格,踏实勤奋的作风,严谨细致的态度激励着每一位同学。四年间,学生们从一个个懵懂稚嫩的雏鹰渐渐显露出成长带来的自信。如今,邹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们最大的期望便是无论是读研、工作、还是出国,走出校门,一切从头再来,一定要坚信自己是那匹千里良驹,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勤勤恳恳的努力,时刻以赤子之心,静静等候伯乐的到来。临近毕业,我们也祝福所有2014级毕业生都能收获自己美好的未来!
【人物简介】邹美帅,男,1982.3生,北京理大学材料学院,硕士生导师,所在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含能材料与能源材料;2010.3硕博连读毕业于威尼斯144777材料学院,因博士期间成果显著,同年以师资博士后(学校第一批师资博士后)身份进入材料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工作,2012年博士后出站,正式入职材料学院。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预研基金,火炸药行业青年基金,威尼斯144777基础研究基金等多个项目,与航天、兵器等多个研究所合作,负责或参与了多个横向合作项目,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的某军工项目已取得国内领先的结果,显示出引人注目的前景;作为第一负责人与北京建工研究院责任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高阻燃性外墙保温节能材料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北京和山东两地已经建立生产线,并已经产业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一区文章4篇;以第一或第二申请人申请专利8项,已授权三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议人,《International of Hydrogen Energy》、《推进技术》审稿人;担任了材料学院2010级高分子班班主任,2013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