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网» 媒体北理» 媒体理工

把论文写在天安门广场 是一生的幸福


原文标题:把论文写在天安门广场 是一生的幸福

原文链接:http://china.cnr.cn/yaowen/20191002/t20191002_524802686.shtml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昨晚(10月1日)的国庆联欢活动中,变幻无穷、流光溢彩的主题表演一定让很多朋友感到惊艳、震撼,全场多次情绪的高潮,正是从这里点燃。在一幅幅流动的、立体的光影画卷背后,是怎样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推动?记者为大家解密助力主题表演的幕后“黑科技”。请看:《把论文写在天安门广场,是一生的幸福》。

  主题表演由3290位表演者共同完成。在前后总计约36分钟的集中表演时间里,他们要在不断的流动中完成一帧帧画面,不仅准确逼真,而且三维立体、变幻复杂,这些,究竟是怎样实现的呢?

  表演者当然功不可没,但在他们身后,被执行总导演甲丁简称为“北理工”的一支技术团队,更是“神秘的力量”。他说:“‘北理工’这套东西太实际了!他们把它给数据化。他们通过整个视频的模拟推演,把行进路线都给算出来。”

  这究竟是怎样一支团队?

  威尼斯144777北门往南一百米,有栋六层小楼。25岁的薛彤就在顶楼看似极其普通的这间实验室工作。这可能是目前国内最具文艺气质的软件实验室。这个以“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冠名的实验室,几乎包揽了近些年国内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数字仿真系统研发。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而歌,到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上那个由4028棵发光树组成的“光立方”,再到去年平昌冬奥会惊艳世界的“北京8分钟”……实验室副主任李鹏他们已经积累了11年从仿真技术到数字表演的经验。但是谈到这次这项任务,他却用“连滚带爬”来形容。他说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在人的不断有序流动中实现光影的艺术呈现。

  “到第四篇章的时候您会看到,整个的人往前流动,‘哗’……像流水一样,一层一层……艺谋导演要那个花瓣是涌出来的。”李鹏介绍,“基本的流程是,拿来他的视频以后我们算法调一版,然后再和分场编导用手工再调一版。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是让它‘嗖嗖嗖嗖’过去了,但是那个感觉不是演出的感觉。它涉及因素特别多。它必须保持一个跟音乐的节奏感往前走。每一个点位代表一个人,他手上拿的屏幕也有编号,人也有编号,地下也有编号(有点位)。那么人的编号和屏的编号是一致的,这样你永远拿这个屏。然后我告诉拿这个屏的演员从音乐第一个音节开始到最后一个音节你跑的路径,就是从地上的编号几走到编号几,一个一个点走下来。每个演员,每个篇章——他们一共四个篇章,每个篇章大概是100多页纸,他们要记下来,我们叫《排练手册》,光《排练手册》就堆得像山一样。”

  流动感之外,立体感的艺术真实甚至细节真实,也是难点。

  李鹏说:“他要求没有影像的地方就没有人。您看到那个雪山,两个山之间有一个山沟,这儿就不许有人,这好像也简单;但是他要求立体,山还要转。这是五个山峰,转转转,您就看见仨了。这个没了,一会儿从这边出来了。我这山峰比如是用300人举着的,到哪儿去了?他还得出来。间距就那么少。我们就得设计。所以后边有的时候您能发现,那雪山边上飘了一朵云,其实是搁人的地儿。一转,这个云变大了,其实这些人是跑到云里了;这边一个云变小了。但是云那个比例还不能错,还不能太夸张,还得像故事。所以这里边要调,一次一次用算法算。这是我们算的。”

  一群原本学计算机的人,无意间闯入大型文艺表演的领域,竟神奇地催生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实验室主任丁刚毅教授介绍,他们早已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而背靠这样一个实验室、依托这样一门新学科,联欢活动总导演张艺谋更感慨的,则是科技让广场艺术有了与时俱进的可能。

  张艺谋表示:“所有的大型活动,所有的舞台表演,所有这样大型的广场表演,一定要与时俱进,一定要跟科技、跟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引入科技的东西以后,它才会让人有不一样的感觉。否则你永远是老的团体操,你会觉得,虽然很整齐,但不代表新的时代。科技就是这样,因为我们的科技发展了,所以在这种大型演出中,就不再纯粹借用过去传统的人海战术,而是要用科技的手段,让它更完善、更靓丽,而且也体现出科技感。”

  

分享到: